简述薄片鉴定法在岩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_配件及其他_威廉希尔体育在线平台_必威BETWAY中国官方网站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

13353676726 13781984528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配件及其他
简述薄片鉴定法在岩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简述薄片鉴定法在岩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时间: 2025-07-07 13:09:01 |   作者: 配件及其他

  第三1在单偏光镜下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如鳞片状针状粒状文象状鲕状放射状雏晶状晶体形态取决于晶体所属晶系晶体对称形式生成环境及切片方位得多看几个视域综合判断颜色由矿物对各种光波的吸收程度不同导致解理的有无及程度裂理突起糙面取决于矿物折射率与树胶折射率之差差数越大则突起超高糙面越显著吸收性单偏光镜下光沿不同的方向振动时光被矿物吸收的程度也不同这样的一种情况仅限一轴晶二轴晶矿物均质矿物无吸收性强烈吸收时矿物似为不透明吸收弱时矿物呈现透明状态多色性一轴晶矿物测其neno的颜色二轴晶矿物测其ngnmnp的颜色粒径结构构造色散等

  摘要:矿物是地壳中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的天然无机的均一固体,有的为单质,有的为化合物,它们组成地壳中岩石与矿石的基本单元。 由于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及地质作用复杂性成就了矿物多样性与复杂性,而矿物并非一经形成就亘古不变,因流体、压力、酸咸度等物化条 件的改变而使矿物结构构造及矿物组合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研究清楚矿物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其次生变化对于成矿理论的验证与研究都 是大有裨益的。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发现的矿物种类已超越 3000 种,可谓是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本文将重点阐述运用岩矿鉴定中薄片 鉴定法(其实质为研究矿物的光学性质)分析岩石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嵌布关系、生成次序、次生变形变质等基本特征的步骤,以帮 助人们分析岩石、认知岩石、充分的利用好矿产资源。

  地壳在 40 亿年的漫长演化中,由地质营力逐渐形成三大类岩 石:岩浆作用形成岩浆岩、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变 质岩,而被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矿石就赋存在这些形形的岩 石中,成因及类型很复杂。在地质人员科学研究和矿山企业工业 化生产中,需要综合分析和全面掌握岩石矿石的基本特征,精准的 分析与鉴定得以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薄片鉴定法是最常用来鉴 定矿物的迅速有效而经济的方法。 1 设定岩矿鉴定实验,准备实验设施

  采用薄片鉴定矿物时,有关人员要充分准备好实验所用的相关 仪器设施与试剂,比如最基础的试验设备岩石切片机、抛光机、偏 光显微镜,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好树脂、茜素红、浓度不一的稀 盐酸、钼酸铵、硝酸等。在岩矿鉴定试验过程中要选不一样种类的 样品,用偏光显微镜对薄片展开,从而获得相关信息,指导野 外工作者或指导选矿。 2 岩石鉴定实验基本步骤分析 2.1 制作薄片

  第一,在切割样品时要根据试验的需求或侧重点选择。通常, 如矿物颗粒大小均一,分布均匀,无方向性,则可随意切样;如果 含斑晶及包体或者角砾(总之标本所见成分如果表现出不均一性) 则切样时要兼顾斑晶及基质或包体及基质及各成分角砾;而如果遇 到结构构造上的有特殊性的糜棱岩、片岩等,则切 YZ 面最科学。如 此,有明确的目的性的选择切割样品部位才能最大限度获得岩石信息。切 割岩石的时候利用岩石切片机,将岩石切割成厚 3mm、长宽为 30mm (或 32mm)×24mm 的薄板。

  第二,把切割下的样品置于粗磨盘进行打磨,打磨时第一步是要 用较粗颗粒的金刚砂(粒径 280 目)加水,此步骤把打样品磨至 2mm 左右厚度,再用 500 目金刚砂将薄片进一步磨平。

  第三,用水将磨平的薄片洗净,晾干,将磨平面用折光率为 1.54 的冷杉胶加热后粘贴于载玻片上。

  第四,在样品薄片的另一侧首先使用质地较粗的金刚砂(粒径 280 目)在粗磨机上打磨,清水清洗,使其厚度降低到 0.07mm 左右 后使用质地较更细腻的金刚砂(粒径 800 目)展开细磨。当岩石薄 片样本的厚度达到 0.04mm 左右时,置厚玻板加 M5 的刚玉粉按压研 磨,直至 0.03mm 厚时,其颜色应该呈现出白色或者是黑色,此时在 未加盖玻片的样品表面均匀涂一层清水,快速置于正交显微镜下观 察,石英为标准一级灰干涉色,如果石英干涉色发黄,需要继续研 磨直至满足要求。

  第五,当薄片厚度达到 0.03mm 时,实验人需要再次利用清水 将薄片冲洗干净并烘干,之后需要将规格为 24mm×24mm 盖玻片涂上 已经加热的冷杉胶,轻压盖玻片于样品薄片上并用酒精灯持续加热, 迫使内部空气全部排出(此举是为镜下所见能清晰而不被气泡干 扰),使盖玻片被粘于样品表面(对于含碳酸盐矿物的样品,应留一 小部分不粘树胶,不被盖玻片覆盖,以便用茜素红试验)。假如标本 质地疏松易散,则需要实验人员首先用树胶煮,待树胶凝固标本并 冷却之后,再按前述程序来加工。 2.2 利用显微镜检测样品薄片

  第一、在利用显微镜观察之前,需要做以下几点:(1)据自己 的眼距来调整目镜水平距离;(2)在固定好带测微尺的目镜后,调

  整另一目镜的焦距,直至镜下所见图像清晰,眼不花、头不晕;(3) 对偏光显微镜的上偏光镜做出方位的调节,保证上下偏光镜的振动 方向直交,一般借助黑云母来检验校正;(4)校正目镜的中心;(5) 检查锁光圈的开合情况。另外,如果镜头有灰尘,用脱脂棉醮酒精 自镜头中心向外划圆轻轻擦拭。

  第二、确定显微镜能正常工作后,先目测一下标本,观察矿物 的粒径及构造,选择恰当倍数的物镜(粗颗粒矿物用放大倍数低的 物镜,反之相反)。在偏光显微镜的机械载物台上正中心将加工好的 洁净的岩石薄片按盖玻片朝上载玻片朝下安放好,拧动粗动螺旋下 降显微镜镜筒到离样品高度一毫米左右的安全距离时停止(以避免 压坏薄片样品及显微镜镜片),然后用微动螺旋缓慢提升镜筒,此时 通过目镜观察视域,直至镜下出现清晰的矿物图像。

  第三、(1)在单偏光镜下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如鳞片状、针 状、粒状、文象状、鲕状、放射状、雏晶状,晶体形态取决于晶体 所属晶系、晶体对称形式、生成环境及切片方位,得多看几个视域, 综合判断)、颜色(由矿物对各种光波的吸收程度不同导致)、解理 的有无及程度、裂理、突起糙面(取决于矿物折射率与树胶折射率 之差,差数越大,则突起超高,糙面越显著)、吸收性(单偏光镜下, 光沿不同的方向振动时,光被矿物吸收的程度也不同()这样的一种情况 仅限一轴晶二轴晶矿物,均质矿物无吸收性),强烈吸收时,矿物似 为不透明,吸收弱时,矿物呈现透明状态)、多色性(一轴晶矿物测 其 Ne、No 的颜色,二轴晶矿物测其 Ng、Nm、Np 的颜色)、粒径、结 构构造、色散等;(2)在正交偏光镜下测延性(有正、负之分)、消 光角(角度有大有小甚至平行消光)、双晶(有时仅需双晶就能快速 识别矿物)、干涉色(为鉴定非均质矿物重要的光学常数,取决于矿 物双折射率的大小及薄片厚度及薄片方位,据最高干涉色来判断); (3)观察锥光镜下干涉图,判断矿物是一轴晶还是二轴晶以及光性 的正负及 2V 角(有时用于区分同族矿物很有效)的大小。通过各 个有侧重点的观察获得矿物及岩石的各种光学特征,鉴别判定人员往往 在单偏光镜下就能判断矿物种类,疑难矿物才用到第二步第三步 的检测实验。 3 鉴定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3.1 鉴定实验的结果

相关新闻